您的位置: 首页» 公告及下载»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承办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

  时间:2024-10-26  浏览:


北京市教委等4部门近日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完成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2024年10月26日,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学院代表学校承办本次会议。会上正式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明确学校引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准入标准、审批流程以及监管政策,指导学校、师生稳妥、有序地开展应用实践。该指南也是由我国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研制并发布的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以下简称《指南》)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制。我校作为主编单位中之一,汪明副校长为编委会组长,人工智能学院黄华教授为编委会副组长,教育学部童莉莉教授为核心编写人员,在《指南》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南》旨在对学校教育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引导和规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新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与管理中。《指南》明确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关键应用层面。同时,《指南》对六大重点应用领域中的29个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操作框架,使复杂的技术应用变得易于实践。此次发布的《指南》是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应用工程,建立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监管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

推进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对《指南》进行了发布。冯洪荣表示,《指南》特别强调了“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先行;加强通识教育,教师先行;聚焦核心场景,试点先行;重视安全发展,规范并行”的应用策略。

推进会上,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对《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工作方案》,由市教委牵头,协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市政数局等多部门及智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搭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当天,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与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共同启动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和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的建设。启动建设后,高质量数据集将致力于研发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并围绕“五育并举”提取具有育人特色的知识体系、专业术语、算法规则和表达逻辑,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内,建立大模型预训练“沙盒”,为教育领域大模型落地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将模拟真实场景开展测评,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智能教育通用评价标准,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合规准入,并定期对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学校后的动态监测,营造健康有序的应用氛围。

推进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对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解读。“大模型作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对话能力等多种维度的能力,研发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模型并支持教育应用已成为共识。目前,该领域已有较多大模型产品推出,但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专业性不足,生成结果存在幻觉和安全问题。小初中学生的认知尚未成熟,缺乏辨别能力,不可靠、不安全的输出会给青少年造成错误引导。”黄华介绍,为了客观评测基础教育大模型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北京师范大学和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携手构建的基础教育大模型测试场,将围绕“教育基础能力”“教育专业能力”和“安全可信能力”三大维度制定评测标准。在评测标准的指导下,收集多学科、多学段、多教育场景下的高质量教育数据,构建评测数据集,建设多维度的人机混合评测全流程。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平台建设完成后,将为教育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评测服务,帮助产品及时发现问题。




image.png


当天,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围绕“人工智能最新进展与赋智教育”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的代表聚焦“AI 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数智驱动学习变革,集团育人路径新质”“智能时代 智慧前行”等主题,分享了大中小学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经验。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