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八期、京师智能讲堂第二十三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变革》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6日,人工智能学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八期”、“京师智能讲堂第二十三期”在教九楼502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变革”为主题作报告。校团委书记倪佳琪老师、校团委古宇飞老师、全校38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本次活动,现场氛围浓烈。
首先,黄老师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符号主义以及连接主义范式。人工智能是使机器仿效人类的智能行为,涵盖学习、推理、决策等方面,其发展历程可回溯至上世纪中叶,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关键范式。符号主义以逻辑推理和符号操作为基石,将知识呈现为符号与规则,恰似早期的专家系统。连接主义则受生物神经网络启迪,借由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达成智能行为。
其次,黄老师进一步剖析了深度学习的原理与机制。深度学习的原理是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对海量数据展开学习。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后,黄老师讲解语言大模型。语言大模型的出现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它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构建起了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实现自然语言理解、生成等繁复任务。黄老师举例了常见的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让同学们有了直观的理解。
黄老师介绍在教育科技领域大模型赋能教育。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我院作为重要参与单位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搭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同时,黄老师也介绍了大模型在教育领域应用时需要需要破解的局限性和风险点。最后,黄老师提出了教育大模型的发展方向,包括指导教学、共同反馈和响应以及情感陪伴等方向,强调了知识情境管理的重要性。他呼吁业界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构建智能化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讲座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们就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等问题积极提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高涨,学术氛围浓厚。京师智能讲堂为师生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举办讲堂沙龙等学术活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联系电话:010-58807943
邮编:10087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电子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