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智创未来”第三十期之“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宣讲
2024年12月17日,人工智能学院智创未来第三十期在海淀校区电子楼204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编译系统设计赛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胡春明教授,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技术委员会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卢卫,中科曙光人工智能计算首席科学家吉青共同带来了关于“全国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的精彩宣讲,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计卫星、中科曙光高性能计算事业部行业经理王松及其同事、人工智能学院党德鹏老师、栾华老师、学院6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计卫星老师主持。
卢卫老师首先介绍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大赛,大赛设置了CPU、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等多个赛道。接下来卢老师详细介绍数据库赛道的基本框架,并从考察的知识体系、赛题设置以及解题思路等方面剖析比赛内容。卢老师表示,该赛道是本科生快速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宝贵实战经验、深入认识和学习数据库系统的有效途径。通过卢老师的深入讲解,同学们对数据库赛道有了清晰的认识。
吉青老师及其同事介绍智能计算创新设计赛。吉青老师重点强调了大赛的核心价值:致力于系统性地推动先进计算技术的实践应用,着眼于完善并优化先进计算生态体系,加速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树立产业创新发展标杆。吉老师回顾了上一届“先导杯”决赛内容,并突出介绍了该赛道赛题来自AI产业一线实际问题的特色。来宝老师深入解析了2024年“先导杯”智能计算创新设计赛的赛题,详细介绍了赛题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包括协同优化、卷积算子优化等多个方面。这些赛题不仅考验选手们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更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报告也分享了优秀选手的优化方案和思路,让同学们对于先导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赵瑞强老师作为中科曙光的资深培训专家,解答了大赛培训相关事宜。
胡春明老师首先回顾了编译系统设计赛(华为毕昇杯)设立初衷与深远意义。华为毕昇杯旨在响应国家对编译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竞赛激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热情,推动编译技术的快速发展。五年来,华为毕昇杯赛事历经多次演变,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胡老师指出,大赛不仅带动编译人才培养,还通过竞赛的形式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参赛者对于编译器的理解。胡老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参加华为毕昇杯,通过实践锻炼和竞技比拼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宣讲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的机会。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增强了同学们对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兴趣,为同学们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竞赛、提升自我能力的热情。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与嘉宾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未来,学院将持续提供专业教师指导和软硬件资源支持同学们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

联系电话:010-58807943
邮编:10087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电子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