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人工智能学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院大会
8月21日,人工智能学院在昌平校园报告厅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院教职工大会,专题学习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上半年主要工作和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杨学玉书记主持会议。
会上,杨学玉书记带领全体教职工专题学习学校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并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新篇章》辅导报告,从历史回顾、形式分析、前瞻性判断等方面,深入解读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她指出,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是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稳步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院全体教职工要深刻领会把握报告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内涵,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要深刻领会把握大会的主题;深刻领会把握过去五年的工作;深刻领会把握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深刻领会把握新形势、新环境,承载的国家使命、锚定的奋斗目标,矢志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她强调,学校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对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各支部要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结合学院党员大会报告,深入讨论学院工作,党员师生要结合学校和学院要求,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黄华院长从明确学院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学院搬迁、启动教师教育工作、启动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等方面,系统总结学院上半年主要工作和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他指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标一流,搞好自身学科建设是学院生存之本,学科列入了学校“三强一补争一流”的强基础和补短板,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补足学科版图中的空白短板是当前重要任务。他提出,学院要推进实施有组织的教学教研教改,在教研室的基础上完成课程群、课程组的组建工作,以课程群、课程组为单位继续细化完善培养方案,讨论形成若干教研、教改项目并开展相关工作;推进实施有组织的科研,聚焦“四个面向”,凝练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争取大项目,以完成国家重大任务为目标组织大团队,以持续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为目的建设大平台。他希望,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克时艰,凝心聚力谋发展,加快推进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人才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科研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顺流而进、共创未来。
胡晓雁副院长汇报了北太平庄校园和昌平校园装修情况,详细介绍了学院搬迁相关工作,并就分管实验室与安全、资产管理与采购等工作进行详细解读。
王学松副书记汇报了学院财务相关情况及学生搬迁进展。详细介绍了本年度学院经费总体情况,学院经费支出要结合学院重点工作任务,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学校、学院搬迁工作安排,学院8月20日完成了学生宿舍搬迁工作,顺利入住昌平3号教学服务楼。
郭俊奇副院长总结了上半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介绍了下半年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和电子楼搬迁相关工作。开设北京师范大学“昇思MindSpore创新训练营”,承办“大模型时代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学院“推进高质量本科实验教学”研讨会,对标一流,打造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各教研室人员归属,规划电子楼二三层办公室。下半年,将全面启动有组织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组织开展计算机师范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论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王志春副院长从昌平校区研生工位安排、教师办公室分配、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标一流,学院修订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研究招生、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持续优化生源结构,稳步提升生源质量;开展系列科研大讨论活动,深刻分析新形势下信息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学科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大模型”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工会主席田沄汇报了学院教师办公室家具搬迁情况。他指出,学院搬迁工作是学校重要战略部署,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加速键”。根据学院安排,工会精心组织、充分研讨、实地调研,做好搬迁意见征询、志愿者征集、办公家具选购等工作,助力学院搬迁工作安全、有序、高效推进。
实验中心副主任樊亚春老师介绍了学院GPU算力服务及相关工作安排。根据教师需求,对电子楼200机房进行了改造修缮,并协助教师将部分服务器托管至该机房。为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学院研究制定了GPU云计算平台管理规范和GPU云计算平台使用及收费细则,该平台将优先保障学院内部使用,对教学、科研的有力支撑。
院办主任刘秋丽老师介绍了搬迁后院办人员及相关工作安排。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拟安排本科教务、学工部分工作人员常驻北太平庄校园,财务人员在北太平庄校园和昌平校园轮值,其余行政管理人员全部搬迁至昌平校园工作。学院将加强行政团队建设,夯实服务基础,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行政管理队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行政队伍力量。
学院按“统一规划、标准配置、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教师办公室分配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教师在下午按序选择办公室,进一步规范了学院办公用房的分配、使用及管理,改善了教师办公环境,优化了资源配置。

联系电话:010-58807943
邮编:10087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电子楼

